花卉市场
爱养花首页
首页 > 花卉市场 > 正文

新加坡兰花专家黄文秋访谈录

花卉市场2011-5-7

黄文秋是新加坡兰园的操盘者,曾培育出1000多个兰花品种,是新加坡兰界德高望重的灵魂人物,也是海南省确定的外籍专家之一。6年前,他辞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优厚的待遇,只身来到三亚躬耕于兰花事业。通过他对三亚兰花市场的调查,他觉得三亚兰花产业要想长久发展下去,做大做强,最需要的是培养本地人才。

兰界传奇式人物

黄文秋,今年已经67岁,新加坡籍华侨,1944年出生于汕头。6岁时,他随父亲到新加坡谋生,学做蔬菜批发生意。18岁开始跟一个英国人学种兰花,以其憨厚朴实的性格和在兰花种植和管理上的灵性,迅速成为英国人倚重的骨干。10年后,自己钻研培育兰花品种。上个世纪60、70年代,创意建立了占地60亩的新加坡兰花观光园,受到新加坡政府的支持和免费推广,成为新加坡兰界的品牌。此后10多年,他致力于兰园的管理和兰花育种,培养出了1000多个兰花新品种。

他从学种兰花到建成兰花观光园再到培育兰花新种,每一步都走在新加坡兰界的前面,所以他被新加坡的业界誉为灵魂人物,备受尊敬。

上个世纪90年代,他受邀到马来西亚,亲自设计、建立了马来西亚兰花观光园,面积达到1200亩,高峰期每天接待几千人游园。

此后,因要照顾生病的妻子,他暂时赋闲在家。妻子过世后,他再次思考自己的目标。他祖籍中国,又有一身的兰花技术,他知道中国海南虽是天然大温室,发展兰花事业得天独厚,但与其天赋资源相比,兰花事业却远远没有跟上。他再三思考,决定回到祖国,为祖国的兰花事业做一点事。此时他已60岁了。

幽兰在谷无人识

他来到海南,一路寻找最合适的创业地,最后找到三亚市天涯镇一处偏僻的角落。他说服了几户村民和他一起种兰花,终于筹到大概120亩地,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。

不事张扬的他虽是海南省确定的外籍专家,但他却从不向政府伸手,没有享受外籍专家本应享受的优惠待遇。一个人事必躬亲,在这120亩的大棚里度过了6年近似隐居的生活。

他悉心地传授村民兰花栽培技术,到了这个年纪,他不求名也不求利,只想为老百姓致富教一门技术,更进一步,如果有更好的条件,比如说组培实验室,他更想培育兰花品种,让三亚的兰花产业真正强大起来。

记者见到他时,是在他的大棚里,他穿着水鞋,如数家珍地介绍兰花的品种。在他拿给村民的自己编写的养兰指导书上,详细地记载着他自己著述的兰花管理经验,包括何时浇水、整枝,细到何时用何种剂量的肥料都一清二楚。

应培训本地的兰花人才

“夏威夷只有3种野生兰花,台湾也不过13属27种,但它们的兰花产业都通过努力发展起来了。”黄少秋说,海南岛本地有200多种野生兰花,相比之下,资源优势太明显了,但兰花产业却没有做强。

“主要原因,就是没有人才。一个是高级的人才,能培育高级品种的人才,另一个是有种植技术的人才。”黄文秋刚来时走访了市里种兰花的农民,都说自己没学到技术,是摸索着种,别人叫打药就打药,叫施肥就施肥,为什么这样做,包括如何灵活变通,没有人教他们。

黄文秋担心,企业不用心教农民技术,不但兰花种植的品质肯定上不去,另外农民通过种兰花无法实现长久的脱贫致富,因为如果这家企业不干了,农民肯定也就不会种了。

另外一点,就是本地的大学、技校里没有配套的兰花技术培训班,做强、做大兰花产业光靠外来的几个企业家聘请的专家肯定不行,专家走了,谁都不会了。所以要把本地与兰花产业相关的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都培养出来,在本地生根发芽。这才是三亚兰花的长久之计。

黄文秋来到三亚,国外的兰花专家不断来拜访他,与他交流,洽谈合作。记者离开他的大棚时,多届中国(三亚)兰博会评委之一、新加坡兰花专家李金木正好来找他,并尊敬地称他为“老师”。黄文秋的到来,一定会为三亚引来更多的兰花“金凤凰”。

采访手记:此次采访,整个过程都被黄文秋老伯诚恳谦卑的精神所感动。他生活俭朴,与工人一起住简陋的宿舍,有点难懂的普通话,加上他脸上写满的对国家、农民和对兰花的赤子般的信仰和关注,让他愈加难以与我们这些俗人“沟通”,也突然觉得他整个人就活在兰花的世界里,他就是兰花的灵魂!他以花甲之身孤身住在三亚,痴痴守候着三亚兰花事业的成长壮大,对于这样一个抱着如此纯粹的愿望的人,我们三亚人没有理由不和他一道,帮助他、支持他,使他能为三亚的兰花事业发出更耀眼的光芒!我们有理由相信,有了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,再有像黄文秋这样的技术专家,三亚的兰花产业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起来。

阅读 5492
花友们都在看
返回首页